有了眾籌,創業會更容易嗎? 表面上看,只須有精美的商品包裝海報和聽上去很好的創意,就能借用一些眾籌平臺拓展商品或股權眾籌,創業好像變得更簡單了。
但,假如創業人士真的感覺僅靠一個想法或創意,就能通過眾籌方法起家或致富,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不能否認,眾籌平臺與眾籌模式的興起,確實在一定量上減少了創業的門檻,只須有好想法或創意,即便還沒有投入生產就能拿出來眾籌,通過察看或剖析參與眾籌人數的多寡,來判斷該創意或想法是不是有市場價值或進步潛力,既節省本錢又預熱了品牌,好像是個多贏的選擇。
但,不容忽略的是,創業人士參與眾籌,還是要警惕和注意不少風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品提交眾籌過程中,假如未能提前做好常識產權與商業秘密保護的話,眾籌也會會成為創業或革新的絞肉機商品眾籌尚沒有結束,一些抄襲山寨商品已經很多充斥市場,待眾籌的商品上市時,發現市場可能已飽和。
那樣,創業眾籌該怎么樣在眾籌過程中做好常識產權與商業秘密保護呢? 前車之鑒:眾籌未完相同種類產品已上市 過去一度熱門的手機智能按鍵(小米叫米鍵,360叫智鍵),已知的創意最早可能出目前2013年。
有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8月,一個叫Pressy的商品就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發起了一個手機智能按鍵的項目或商品眾籌。
Pressy的想法很巧妙,在耳機插孔上裝一個按鈕,從手機的耳機電路獲得驅動電流,再驅動麥克風電路產生簡單的按鈕電平。
最后通過手機上的應用采集麥克風電平,來辨別按鈕是不是被按下,并依據按下的次數和長短做相應的動作(像莫爾斯電碼)。
因為該眾籌項目的想法和介紹都很精彩吸引人,再加上價格不過十幾USD,兩位項目發起者在眾籌平臺飛速募集到了超越預期近20倍約400萬人民幣的資金! 欣喜若狂的項目發起者原本計劃2014年上半年正式發布商品,結果,還未等其商品正式發布,效仿者們的商品已經蜂擁上市,僅國內就有小米推出的米鍵,360推出的智鍵等。
事實上,在眾籌發起者Pressy的計劃中,其眾籌的資金中原計劃花2000USD寫作專利申請保護,結果專利尚未提交申請、商品未真的做出來,市場已經完全被其他廠家包抄和搶占。
而在國內,關于小米與魅族過去的恩怨,魅族開創者黃章曾一度表示小米是投資魅族未果后,剽竊了魅族商業秘密和創意另起爐灶自己干了。
創業眾籌:保護創意要做好常識產權功課 顯然,不論是手機智能按鍵項目眾籌,還是魅族與小米過去的恩怨情仇。
其實已經暴露出創業籌資或眾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第一,眾籌時對項目原理及達成方法,描述過于全方位。
這種全方位描述的結果是,使得同行業從業者根據其描述即可設計、制造出相應的商品。
以手機智能按鍵為例,其在眾籌平臺上對商品原理或技術方面的全方位描述,其細致程度堪比專利申請書中的專利內容描述。
換句話說,參與眾籌的項目在眾籌描述或介紹中,要小心把握介紹內容的詳略,特別對于技術原理或是達成方法不要做太過細致的描述,盡可能將描述或介紹的內容集中在提交眾籌項目的創造性價值與成效提高、應用場景等優勢,不然,比較容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第二,項目中抽簽應提前做好常識產權保護規劃和布局。
現在,國內也有不少創業或創意項目在通過各類眾籌平臺發起商品眾籌或股權眾籌。
其中,商品眾籌模式由于兼具品牌營銷、產品預售與以購定產等優勢和價值,不只吸引了不少創業團隊的參與,也吸引了類似魅族等有肯定知名度的廠家參與。
對于有肯定知名度的廠家而言,因為經營多年,內部已基本打造了一套常識產權保護機制,使得其新品參與眾籌時,網絡營銷推廣的價值遠大于眾籌本身。
而廠家已有些常識產權保護方案,也能最大限度減少新產品眾籌可能面臨的山寨或抄襲風險。
反倒是對于創業團隊而言,參與商品眾籌的同時,應該提前做好一些常識產權部署或商業秘密保護。
其一,提前做好商標保護。
大部分參與眾籌的商品或項目,創業團隊都會取個名字。
假如沒單獨命名,則盡可能用公司名字。
假如已單獨命名,則需要提前做好商標申請保護,至少做到未提交申請商標保護的名字暫不公開用,以免被有心之人提前搶注。
類似的情形也適用域名等商業標識范圍的布局和保護,創業團隊參與眾籌盡可能對公司或商品域名也提前做一些布局。
要了解不是每一個創業投資項目都能像滴滴打車那樣幸運,在公司創建4個月后、商品上線2個月后,才開始著手布局商標還能持續獲得籌資。
其二,適合做好專利布局。
依據目前眾籌平臺的需要,大部分參與眾籌商品都需要設計精美的商品介紹海報。
一方面,創業團隊應付商品的外觀或樣式,提前申請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其次,對于商品的核心技術或是達成方法,也要提前做好創造或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保護。
假如創業團隊因資金有限,暫時無暇投入精力,做相應的專利申請保護,則在參與眾籌時,要考慮采取多種方法或方法確保核心技術或是技術原理不被外泄或抄襲。
除此之外,也要適合做好介紹海報圖片、樣式及文字等著作權保護。
之所以要多重方法著手布局,是由于不同專利種類的審察授權周期不盡相同,譬如外觀設計至少需要半年,而實用新型和創造專利的審察授權周期更長,最長的可能需要3年以上時間才能確定能否授權。
有個朋友關于數據備份的創業投資項目,最近剛拿到千萬投資。
事實上,它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已經早早做好了專利申請布局,如此既最大限度保護項目創意,也構建了專利防火墻。
其三,做好商業秘密保護。
所謂商業秘密,一般是指不為公眾所了解、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備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手段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一般而言,商業秘密包含兩部分: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如管理辦法,產銷方案,顧客名單、進貨渠道情報等經營信息;生產配方、工藝步驟、技術秘訣、設計圖紙等技術信息。
創業團隊參與項目或商品眾籌,假如無精力或財力申請專利保護,就要想方法采取保密手段,對提交眾籌商品的核心技術或原理加以保護。
假如創業團隊在眾籌時,未能提前做好相應的常識產權或商業秘密保護,其結果可能是為其他人做嫁衣。
正所謂眾籌雖好,可不要裸泳;優衣庫免費,但別去亂搞。
創業人士參與眾籌假如不留一手,就只能被山寨廠家或商品上下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