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同學寄行李,他卻寄了80多箱書;其他人卯著勁地往機關單位鉆,他卻放著科級干部不做,29歲非要去做防水項目,捐了200萬卻換來70億,他就是東方雨虹的當家人李衛國。
1965年,李衛國出生于湖南常德。
常德地處洞庭湖水系,銜遠山,吞長江,交通很便利,所以自古常德就有湖南的猶太人之稱謂,做買賣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不過,李衛國家窮,窮到連走出洞庭湖的路費都掏不出,所以他只能放牛,這一放就是11 年。
遺憾的是,高中一年級那年,家那頭大黃牛還是由于口蹄疫死掉了,為此,李衛國很傷心。
所以,1985年9月高考考試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湖南農大畜牧業專業。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同班同學中能歌善舞、吟詩作賦的不少,從農村出來的李衛國卻五音不全。
不過,他從小炒得一手好菜。
一到周末去岳麓山野營,就是李衛國的天下了。
什么紅辣椒炒肉、豬血丸子蒸臘肉、小蔥攤雞蛋,幾個家常菜硬是被他弄得色香味俱全,同學們吃得那叫一個過癮。
一招鮮,吃遍天,就憑借這一技術,李衛國當上了班長兼團支書。
當然,功課是不可以拉下的,整個大學四年,李衛國沒在11點之前睡過覺。
一到周末,他就蹲在五一路的舊書攤淘書,除去專業書本,最喜歡的就是名人傳記,光《曾國藩》就買了不下3個版本。
畢業前夕,別的同學忙著郵寄行李,李衛國卻郵寄書,而且一郵就是80多箱。
當時,大學生是包分配的,不過,畜牧專業能到哪里,所以同學們攀比的是城市大小、單位知名度特別是鐵飯碗鐵的成色。
但,李衛國卻膽子大,他硬是拉了三個高中同學,回桃源老家辦了一個養豬場,專業不可以閑置。
大學生不去當官,卻想著回鄉下養豬,那是非常稀罕,最后省科協的領導還特意跑去參觀,并把李衛國樹為創業典型,籌備在省內推廣。
然而,領導的材料還沒籌備好,李衛國的豬場卻出事了!什么問題?原來,一場豬瘟下來,300頭豬死掉280頭,還沒等打針,就全沒了。
沒方法,兄弟幾個只好認賠,各做鳥獸散,到北海養蝦的養蝦,到長沙考公務員的考公務員。
李衛國選擇了從教,先后在一所職業中專、大專從事教學工作。
4年后的1993年,李衛國終于調到了省政府的直屬機關。
不過,李衛國顛勺的手閑不住啊,要他把報紙從第一頁看到最后一頁,再從最后一頁翻到第一頁,那還不瘋了。
更要命的是,一個農村孩子,一無靠山,二無背景,猴年馬月才能出人頭地?所以,2年后,李衛國就再也待不下去了,他選擇了離職。
非常快,防水項目進入了李衛國的視線。
為何是防水呢?故事還要從1994年說起,那年他趕上了福利分房的尾巴,分到了省直大院頂樓的一套40平方米的老宅。
本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可一場雨下來,家就成了池塘,滴滴答答漏個不停。
物業師傅態度倒挺好,一喊就到,可就是前后修了不下5次,都沒解決。
最后,師傅也不好意思要錢了,不是修理水平不可以,而是防水材料不過關。
所以,只能湊合,或者期盼老天爺不要下雨。
省直機關的家屬院都漏水,普通老百姓的房屋不言而喻。
當年6月,李衛國回到老家,發現10戶有8戶的衛生間、廚房都有漏水現象。
想想看,僅僅湖南就有1000多萬套住房,那是一個多么龐大的防水市場啊!市場大是大,不過問題是,李衛國只懂給動物看病,防水根本就是個外行啊!不過,他不服輸,身上的那股霸蠻勁頭上來了,9頭牛都拉不回,不會,就苦學。
1994年底,聽說上海有防水業務人員培訓,李衛國二話不說就去了。
一上手,發現防水也沒什么難做的,無非就是瀝青與粘紙一攪拌,就成了防水涂料,至于像清理基層,底層涂刷那種活,李衛國僅學了一個禮拜就解決。
行不可以,一試就了解。
1995年,李衛國先拿自己家里的房屋練手,買上最好的遼河瀝青,再抹上防水涂層,結果真就不漏水了。
李衛國信心大增,隨后,他給大院里的左鄰右舍都換上了自己用的防水涂料。
一看成效很好,當年秋季,李衛國干脆成立了15人的長虹建筑防水公司。
這時,在長沙上學的優勢就出來了,第一個像樣的大顧客就是同學介紹的,那是湖南一家兒童醫院的防水工程。
沒錢雇人卸水泥,李衛國就親自卸貨。
湖南雨水多,一到梅雨季節,暴雨一場接著一場,結果搞得一身的泥漿,最后只可以用小刀一點點地摳。
正是靠著吃苦+霸蠻的拼勁,不到半年,李衛國先后承接了5個工程,有了200萬的進賬。
不過,解決顧客是個苦差事。
1996年春,李衛國去溆浦出差,他咕咚咕咚十分鐘就把一瓶50度的小燒喝下肚,但老板仍舊感覺不盡興。
喝不下去了,李衛國癱軟在酒桌上,沒想到顧客一甩手就是兩個巴掌,需要喝!這兩巴掌徹底把李衛國打醒了,往四線走沒出路,需要往一線城市走。
首都自然是最佳選擇。
1996年6月,李衛國受邀到北京參加一個防水行業研討會,專家在解說案例的時候,無意中說起毛主席紀念堂漏水。
還有這事?李衛國感覺不可思議,他特意去毛主席紀念堂,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果然發現紀念堂有的年頭沒整修了,來自主席老家,為毛主席紀念堂做防水義不容辭。
不過,該找哪個說這事呢?在天安門廣場問100多個導游,大伙都搖搖頭。
問執勤武警戰士,人家部隊有紀律規矩,了解也不可以說。
直到一個月將來,他才了解歸專門的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管。
為此,李衛國在管理局附近的招待所住了2個月,先后給管理局和有關方面寫了6份報告,為毛主席紀念堂設計了詳細的防水策略。
他的原因就兩點,第一,我是湖南人,從小聽著毛主席的故事長大,對主席有著不同的情感;第二,分文不取,免費修繕。
那就你了。
為何免費做?李衛國心里有數,花100萬3個月為毛主席紀念堂做事,值!不過,沒想到事務局也挺狠,策略一再修改,再加上天安門附近對施工時段有需要,結果原本3個月的工期,最后拖了5個月,實質花了220萬,不但之前積累的200萬家底全部搭進來,還借了十幾萬。
公司就此陷入絕境。
在1997年年度工作總結會議,李衛國自己反省,確實應該量力而行。
沒想到的是,會議剛剛結束,人民大會堂、中華世紀壇等單位就已經在會場外等候多時了,李衛國也就此踏上了以防水工程為單獨工程的新模式。
有時,地獄與天堂之間的轉換就是一瞬間。
李衛國一火,立馬招集了當年養豬的那一幫同學,包含鐘佳富,許麗民等畢業于清華、北大的同班同學紛紛從四面八方趕過來。
1997年秋季,公司一行30多人從長沙揮師北上,在北京順義楊鎮買下一塊地,正式成立了東方雨虹。
為保證原材料是最好的,李衛國不惜以每噸高出市場價5%-6%的代價,從世界最大的天然瀝青湖西班牙的彼奇湖進口材料。
要了解,當時市面上大多數防水公司為圖實惠,所用涂料都是從煤焦油提煉,不耐用不說,還有毒性。
瀝青非常給力,涂料更給力。
有直接粘貼在瓷磚上的大眾防水涂料,也有專門在潮濕面上施工的防水材料...就在這時,李衛國接到了國家糧庫的防水項目。
防水層,保溫層,裝飾層,一樣一樣的套路,項目完工卻總過不了檢驗關,最后才發現糧庫上面有個避雷針,直接破壞了防水層。
非常快,研發部的一個小伙研發出一種防雷電的防水材料,即使是雷電交加,也絲毫不影響防水面的施工。
然而,糧庫的防水設施都是混凝土做成的,如果漏水了,就要全部刨開重新做。
于是,李衛國帶領技術部現場熬了三個通宵,最后提出組裝的辦法,所有些材料現場組裝,哪兒不適合,直接拆裝重做。
3年下來,東方雨虹就在華北市場站住了腳,營業額一舉突破5000萬。
此后,李衛國相繼在上海、廣州等地開出分公司。
2001年,國內成功申辦北京奧運會,李衛國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機會,他專門成立了奧運會防水工程小組,并砸下3000萬多買下了美國阿迪集團的防水設施。
確實,和國營企業比,東方雨虹沒行業優勢,和跨國企業比,又沒品牌優勢,所以李衛國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響應速度,讓顧客別無他選,比大企業反應快,比小企業有品牌。
2004年,奧組委宣布奧運工程開始招標,別的企業剛剛動手,李衛國卻一口氣拿出了十多套策略,總有一款合適。
整整10年的防水經驗,整套西方的設施,100多人的專業團隊,更主要修過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首都機場地鐵等等。
乖乖,不能了,全是標志性建筑物!就如此,東方雨虹先后拿下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會議中心等10個主要場館的防水工程,可以說把奧運工程一網打盡。
為保證水平,李衛國專門成立了防水材料測試公司,每一塊防水卷材都是精挑細選,每一平方厘米的施工現場,都要測試,只須有25平方厘米的滲漏點,一天就能漏7噸水。
40度的高溫天,李衛國帶領團隊一干就是90天。
最后,70萬平米的防水工程,一次性全部檢驗合格,沒一處滲漏點。
2005年,東方雨虹徹底爆發,先后拿下京廣、京滬等幾個路段的高鐵防水工程,隨后又成為上海世博會最大的提供商。
那一年,李衛國解決了600多個防水項目,人稱重點工程專業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不少企業鎩羽而歸,東方雨虹卻逆風而動,當年9月十日登陸中小板,市值9個億。
現在,東方雨虹市值已經達到315億,9年翻了34倍,李衛國的個人身價也突破90億。
那樣,東方雨虹為何這么牛?事實上,很多企業家把企業上市做為終極目的,一旦成功上市,就此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或者干脆套現走人,所以營業額變臉的股票比比皆是。
但,敢為天下先的李衛國卻不是。
上市將來,他用9年的時間向世界20強防水企業發起了強有力的沖刺,從4個方面為東方雨虹構建了一道護城河。
第一,商品精益求精。
在東方雨虹的工廠,你根本看不到倉庫,由于所有些商品都是一卷卷的暴露在空地上,同意大自然風吹日曬雨淋的考驗,不合格立刻銷毀重做。
據了解,每年光在商品自我加壓上的投入,就要多花300多萬。
第二,持續培訓。
自2012年,李衛國請來德國屋面工程協會的專家和美國工程協會的首席代表為200多號職員培訓。
除此之外,他還會每年花上百萬元,選送業務骨干到長江等各大商學院去培訓。
現在,當年的人才已經成長為企業的總裁、副總裁。
第三,股權勉勵。
有意思的是,不止是東方雨虹的職員有期權,就連途徑商家也會分得股權,8年共有199名代理商拿到股票期權。
第四,善待職員。
小時候吃過苦,李衛國就不想讓職員再吃苦。
2013年,岳陽分公司一名工人入職不到20天就查出尿毒癥,李衛國立刻就讓工會安排住進當地最好的三甲醫院,光是治療費,就掏了40多萬。
雨虹在,漏水不再,現在,東方雨虹商品已經遠銷德國、南非、巴西等70多個國家。
2016年,東方雨虹一年的營收突破70億。
已近50歲的李衛國依然精力旺盛,為趕招標材料,他依然帶領團隊熬通宵。
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長期的、持續不斷努力的人,才能成功,這或許就是李衛國事業滴水不漏的訣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