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人士大都在講革新、講學習力,但在我看來,相當多的一部分創業人士并沒學習力,也不擁有革新能力。
1、如何才算具備革新能力? 所謂的革新能力,并非找到一個新的辦法,或者每一種都嘗試一下,看哪種有效。
這類都是小竅門,創業人士需要的革新能力,是大策略。
舉例,劉強東在轉型做電子商務之后,某段時間苦苦考慮,什么才是電子商務的根本,最后他找到了Supply chain這個環節,所有迎刃而解。
弄懂這一點之后,無論后續有沒小竅門,京東的成功都是不可防止的了。
那種車到山前必有路,沒整體規劃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的小竅門,即使當時有效,長期來看也毫無意義。
革新能力,需要的是,為知道決一個真的的問題,而想出來的系統性的解決方法。
這類解決方法可能不是多么革新,但,這一系列的策略最后可以解決問題。
前述劉強東的故事,就是如此一個革新的理念和圍繞理念的一系列解決方法。
整個策略看著并沒什么出奇之處,而且當時所有參與者都覺得笨重和不可理喻。
但這個革新的過程起用途了。
最后,京東成功上市,市值幾百億美金。
大家再回頭看一系列偉大的革新和顛覆者,他們的革新同樣這樣。
比如,福特汽車的開創者福特,當時過去拒絕給各種汽車專利付費,他一個人也覺得,并沒創造什么特別的技術,只不過把其他人的創造組合到一塊而已。
但,福特真的偉大的革新是流水線。
為了做到這一點,福特想盡所有方法,達成這個目的,最后讓美國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家。
革新,就是真的解決問題,讓過去的不可能變為可能結果這樣,但過程可能未必那樣具備顛覆性。
2、如何才算具備學習力? 所謂的學習力,更不是是不是有空閑看書,會不會記筆記。
而是能否真的跳開其他人的偏見和我們的偏見,真的的從商品本身去考慮問題。
學習力不是吸收新常識,而是要可以用常識持續的改造舊自我。
常識不應該成為嘴里的語錄,用來發表見解或者支撐決策,常識應該成為大家自我的一部分,幫助大家改造自己,理順邏輯。
在中國吸收新常識的能力已然是少數人才有,可以不斷改造自我的學習者就更少。
創業的核心不是管理,而是商品。
商品需要有獨立思想和自由意志,可以跳出個人的局限才能做到。
而這本身就需要每一個人自我能力有巨大的提高。
假如沒革新能力和學習力,憑借偶爾的想法或者業界的共識驅動,如此的創業企業非常難走到終點。
學習力的核心是自我的改變和重塑。
從革新的角度看學習力的話,這個學習力,需要是為知道決問題,而能有所堅持、又有所改變。
怎么樣正確的區別什么應該堅持、什么需要改變,就是學習力最本質的分野。
假如在整個辨析的過程中,創業人士可以用一個完整的邏輯來做出準確的判斷,這個創業人士就是具備學習力的。
當然,從更大格局來看,真的的學習力,就是可以讓自我不斷去蕪存菁,讓自己可以既虛心又堅定的過程,是自己對每個決定都了如指掌,確信無疑的能力這個能力只有依賴持續的考慮和學習才能做到。
小結: 不少話需要在不同階段才能領悟得到。
譬如,當你創業到了生死邊緣又活過來的時候,才能理解不少偉大創業人士看上去平淡無奇的規勸;譬如,只有你真的沉浸在創業投資項目里找到線索,你才能領悟到喬布斯所說的,關于革新的道理,也才能了解喬布斯為什么那樣不熱愛應酬。
革新能力和學習力,都不是刻意去想的某個革新和某個要點學習,而是能把外部的常識和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結合到一塊,最后給出解決方法。
弄懂這一點之后,才能理解偏執狂才能存活這句話的真實涵義。
這句話并不是指創業人士必須要堅持我們的想法,而是指要找到并確認正確的辦法將來,才能獨持己見一意孤行。
因此,沒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就不可能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但遭到全世界的反對,除去真的偉大以外,也會確實是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離譜。
這所有,都是只有學習力之后才能弄了解的真理。
只有自己通過學習弄懂并確信之后,所有些堅持才有意義,這時的堅持,才能稱之為偏執。
而堅持這個真理,才會讓我們的企業走出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