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個問題,有人終于提出這個打臉的問題,我不是退出知乎了么,如何又回去了? 哦,這個確實是我自作自受,錯過一大波紅利,但死撐著面子呢(你看,我也是死要面子來著),關于知乎的問答,知乎的專欄,我近期還沒回去的想法,不過知乎live作為一個全新品,確實非常想試一試成效,尤其是研究和知道目前這塊常識推薦的市場和用戶同意度問題。
(有個叫北冥乘海生的數據專家在知乎live靠推薦數據剖析居然可以賺到幾十萬,各種羨慕嫉妒恨有沒,這家伙假如讀了這篇文章建議狠狠的給我打賞一下,讓我心里稍微平衡一點。
) 其實我天天都還在看知乎,有的挺扯的答案,也有一些水平還很好的,譬如不久前我看到一個關于減肥話題的。
有人說,你控制不了自己體重,如何控制生活和事業?有個回復還算蠻專業的,大概是如此,人種,乃至具體的個體之間基因不同,有的人的減肥困難程度和另一些人完全不同,假如一個有基因優勢的人,對一個從基因里就比較容易增肥的人講這句話,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
當然,這個回答有對的一面,也有不那樣正確的一面,就是,假如你用健美的規范來講減肥,基因的影響可能是非常大的,但假如只不過控制過份肥胖,譬如說,可以有肚腩,可以水桶腰,但體重盡可能控制在正常值浮動上限以內,那樣個人的控制力還是可以起到非常大有哪些用途的。
并非把責任推給基因,就能推卸自己懶惰的問題的。
這也是個度的問題。
說到這個問題,就是天分和努力的關系 一方面,大家說,大多數狀況下,大家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在我們的職場達到肯定的高度,并無需拼天分,只須努力,你就能超越90%的人,甚至95%的人;但其次,在最頂尖的那批人里,沒天分,你真就別費勁了。
我跟一個數學女學霸粉也是這么說的,我說你老老實實測一下IQ,低于150你就專心搞應用數學,看將來金融啊,教育啊,哪兒可以有口飯吃也挺好;高于150你再琢磨理論數學上能有什么突破。
這個范圍如果沒天分,就別硬往里面瞎折騰了。
人和人的差距,在生理上,在基因上,確實是很大的,說個那什么的話,生活而平等,但有的基因比其他基因更平等。
大家常常被如此教育,你看哪個哪個哪個,一天只睡眠四五個小時還精力充沛,哪個哪個哪個,過目不忘倒背如流;哪個哪個哪個,精通多門語言。
每一個人都有我們的特征,我會感覺我非常笨么?我不感覺,大多數我認識的人也不會感覺我非常笨,但以上這幾個方面,我一條都辦不到。
我一個人也犯過如此的錯誤,我念書的時候,小學升初中沒考好,上了一個挺平庸的中學(好聽點叫平庸,其實算是當地最差的中學了),然后三年呢,我假如說自己不努力,不需要功,有點太虛偽,但確實不算是那種特努力,特用功的,只能說還比較有自覺性,有上進心。
然后三年輕輕松松一直是班里第一,初中三年級中考是年級第一,打破了這個學校的多項紀錄,并進入了一個特別好的重點高中(大家初中在我之前無人考進過那個高中)。
上高中住校,發現差距來了,確實不少人基礎比我好,而且更可怕的是,不少同學特別拼,從高中一年級開始,住校晚上熄燈后,不少同學在樓道復習,非常夸張。
我一上來發現自己成績不夠好了,當時只能排在年級一百名左右,也想認真學習,跟人家學,半夜跑樓道看書。
結果,問題來了,人家半夜看完書白天上課精神抖擻,我白天上課各種瞌睡,結果完全聽不進來,晚上還不夠補白天的課堂內容的。
結果陷入惡性循環,最差下滑到年級兩百名,當時全年級只有兩百七十名學生,前途一片黯淡。
到高中二年級我感覺如此不可以了,還是要根據我們的步伐來,晚上我該睡睡,該休息休息,白天上課有精神非常重要。
結果課堂效率高了,成績緩步提高,兩個學期,期中期末共四次考試,每次上升一個臺階。
到最后能排到年級五十多名的樣子,在大家那個高中,這個排名意味著上重點大學沒什么問題了。
到高中三年級依舊如此,樓道里通宵念書的學生愈加多,而且那些人確實有一些是成績非常不錯的,但我還是走我們的步伐學習,復習和休息,成績繼續小幅度上升,直到最后高考考試,不算超常,也不算失常。
年級三十名左右的樣子進的清華(所以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學霸,進清華和進清華的好專業是完全兩個定義,對于后者我自覺得是遠遠達不到的)。
比我強的,我確實自愧不如,但假如一昧試圖去跟他們學,對我而言非常可能是死路一條。
假如你喜歡打籃球,沒天分,你努力練練,你可能打進校隊,打進企業的籃球隊,成為業余高手,這是努力可以做到的,但想混NBA,只有勤奮沒天分是沒戲的。
假如你喜歡編程技術,沒天分,你努力讀資料,努力學有關內容,只須邏輯明確,做到構造師,做到高級技術員,在大公司拿一份高薪,或者做到輕松藐視我的境界,還是可以的的;但假如你想成為tk教主,或者袁哥那樣的安全專家,我講真,沒天分真不可以。
有的思維敏銳度,逆向視角的東西真不是能靠勤奮練出來的。
每一個人有我們的特征,有人數學天分強,有人語言天分強,有人邏輯思維強大無比,有人雖然思維常常發散,缺少條理,但藝術感最佳。
努力找到我們的天分點,并將優勢發揮到最大,都會有很好的結局;假如只不過追尋看起來非常不錯的方向,看起來非常不錯的范圍,而覺得努力和勤奮可以解決所有障礙,這其實非常可能是讓自己陷入一種無謂的痛苦和掙扎里。
我以前說過,其實你說不少非常牛逼的人,做出不少收獲的人,他們做的事情,非常辛苦非常累么?或許會有點累但一點不辛苦,由于興致所在,天分所在,人家非常快樂的去做這個事情,根本不感覺苦,為何你感覺苦呢,由于你根本沒興趣在這里。
我讀中學的時候,數學、物理兩門課從來不感覺苦,遇見難點感覺可開心,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做出來,收獲感滿滿,我了解不少人遇見數學題就頭大,完全進不了狀況,這個就是沒法比(目前完了,已經什么都不會了)。
但我背單詞頭大,背不少遍才能記住,過不了幾天全忘,英文聽力也弱的亂七八糟,感覺語言反應能力完全跟不上,跟語言天分強的也沒法比;其他人看人過目不忘我就是臉盲,這事哪說理去。
你做一件事情非常高興,感覺自己非常有挑戰性,非常有收獲感,雖然非常辛苦,但累并快樂著,這個事就對了,你感覺非常苦非常累,然后拿一堆雞湯灌自己咬牙堅持,說其他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這事可能就不對了。
教育上,不少好學生要糾正缺點,一步步讓自己走向均衡和完美,但我這類年察看發現,那些牛逼的平民創業者,實話實說,弱點是真特么的短,但強項是真特么的強。
你可能學不來人家的強項,但你要了解,把自己強項發揮出來,這才是重點。
你的弱點是你合作伙伴要關心的事情,你的強項才是你的價值所在。
第一個學不來是天分。
下面說第二個 有收獲的創業人士里,有的會說自己運勢最好;有的會感覺我們的成功理所當然,我的看法,前者更可靠一點,我也更想跟前者合作。
那是否謙虛的品質呢? 我看到之前有人做過一些人性實驗,以明顯不平等、不公平的開局方案,讓幾個人參加游戲,結果獲勝的那些人,大多數都理所當然覺得是我們的方案和智商帶來的結果,只有一個清醒的人說,由于這個游戲是不公平的,所以自己贏了,他們根本沒機會贏。
為何這么說呢,不少成功,既有創業人士的才能和勤奮的原因,但同時也有時運和不公平的成分,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即使付出同樣的勤奮,有同樣或者更出色的才能,可能也很難復制如此的成功;這就是成功學常常會被覺得是扯淡的地方。
百度創業初期的時候,新浪、搜狐要用百度的搜索,是要給百度錢的。
這是那個年代的商業規則,所以百度初期的品牌露出和用戶的獲得,幾乎沒花費任何本錢。
但今天你再做一個搜索引擎,絕對不會有如此的商業規則了,其他人用你的搜索,你要給其他人錢,而且這個金額很大。
大家說一下數據,百度目前網盟事業部每年獲得流量的本錢是一百多個億(可以去查財報),請問,新玩家,假如你沒這個資金實力,也沒流量入口,如何跟百度去角逐流量入口? 一點機會都沒。
時間窗口一旦過去,不少事情就會完全不同,8848當年假如不是倒在上市前的最后一關,目前電子商務格局會如何?雖然我當時一直唱衰王峻濤,但今天回頭說,我感覺相當不好說。
更不需要說,當年假如某個電信領導大筆一揮,100萬買下騰訊會如何?就差這么一點,騰訊的偉績可能就再也不會出現。
承認時運,不代表不承認努力、勤奮和天分,畢竟時運來的時候,也只能去喜愛角逐隊列里的強者。
但大家要了解,即使你有努力,有天分,有勤奮,但假如時運沒來或者時運看走了眼,這樣的情況也會有些。
不一樣的時期,不一樣的角逐階段,不一樣的范圍,其角逐方案、其側重點、其商機,可能都不同,不少成功者試圖殺入新范圍的時候也會遇見如此的壁壘,騰訊做不好電子商務,做不好搜索;阿里做不好搜索,做不好社交;百度做不好電子商務,做不好社交;大伙都試圖一統江山,最后發現我們的經驗到了他們范圍根本沒辦法套用。
你說你想學習哪個? 不一樣的范圍,套路不同;相同的范圍,不一樣的機會,玩法也不同;相同的范圍,相同的機會,你不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開局,方案也不同,你說你學哪個?我對你說真相,學大家都是死,做好自己最重要。
那樣,創業人士看成功故事是不是沒用呢?不要邯鄲學步,不要東施效顰。
成功者,其在重點時刻,決策的背景和依據是什么樣的,他們的思路和邏輯是什么樣的,掌握理解這里的邏輯,可能比具體的方案和辦法有價值;另外,多看看失敗者踩過的坑,總結的教訓;這是另一個真相,成功者的機會和方案你學了也沒用;但失敗者的教訓和學費,大概你會再來一遍! 少踩幾個坑,少交一點學費,不代表你能成,但至少比你重新都踩一遍,成功的幾率高中一年級些。
總結一下 兩樣東西你學不來:第一,天分,基因帶來的技能點,就別跟人學了,用好你一個人的。
第二,機會,不少成功的辦法和套路,只在肯定時間窗口內有用,你亦步亦趨,一點機會都沒。
不過話說回來,實行力和敏銳度還是很重要的,不少事情,你多勤奮一點,多研究深入一點,做到特別牛逼,復制大佬奇跡真的非常難,但做到超出常人,小富則安,講真,還是不難的。